超碰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成人激情欧美国产第一页-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第一区

歡迎訪問校友總會網(wǎng)站 今天是

>> 首頁 >> 校友文苑 >> 正文

我在人文官微的那些年


前些日子,工作偶有閑暇,我索然之余無意間點開了人文的官方公眾號。里面的內(nèi)容,我已不太記得,首頁依稀是專訪某位心系教育老師的文章,配圖精美,用詞華溢。我興致漸濃,隨手往上翻閱,借此了解母校最新的實時消息,思緒卻百折千轉(zhuǎn),一路飄回到六七年以前。

我常自詡為人文官微的元老派,說起來慚愧,實際上,我只是在里面歷經(jīng)了一段意義非常、令我至今倍感榮幸的時光。2017年秋,我上大三,剛卸掉學生會、班級學委以及社團等一系列繁雜事務,準備好好感受下校園輕松愜意的美好生活。一場意外,更準確地說,是一場機緣卻悄然來臨——學校組建成立新聞中心,一把合并從前的校報、電視臺、廣播站,建立官方微信公眾號。憑實說,當時的電視臺和廣播站早已運行成熟,校報作為紙質(zhì)媒體形式大于實際,真正具有挑戰(zhàn)性的,是剛成立的官微,沒人、沒物、沒底蘊。在參加籌建會議上,從校報過來的我,其實并不看好。我想,領導要是也只耍耍嘴上功夫,我便悄然退出,不辜負自己的休閑時光。

事實證明我的擔憂顧慮是多余的,新聞中心如期成立,很快就有了專門管理的老師,又從各二級學院招收了一批對自媒體頗感興趣的同學,官微的班底雛形就此形成。當時,我機緣正好,作為學生工作者中唯一一名大三生,機緣巧合下,我被趕鴨子上架,成為新聞中心學生負責人。但有人只是基本,手上有家伙,革命才有本錢,這也是我最擔心的點之一。想做媒體,首先得有性能可靠的電腦,然后再配備單反相機、閃光燈、麥克風、錄音筆等等,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都是白花花的錢,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切皆是惘然。

說到這里,我不能不介紹下當時官微的曾志峰老師,他個頭不高,待人隨和,初次交道,給我的影響并不很深,卻在后期的相處中讓我看到了一個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巨大恒心和毅力。成立之初,曾老師常問我們,“有什么難處?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提出來。”我們半信半疑,嘗試性說出一些困難,如沒辦公室,大本營都沒有,何談干事創(chuàng)業(yè)。很快,曾老師帶來了好消息,我們在學校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一并標配了辦公桌椅和臺式電腦。此后,又變戲法似的相繼配備了全新的相機、閃光燈、錄音器等專業(yè)攝影、采訪設備,如此,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矣。

見到了學校和老師的誠意,我們得到鼓舞,干勁十足,很快加入到新聞編輯上去,但初期面臨的困難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期,也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在加入新聞中心以前,我曾在校報和學生會網(wǎng)宣部門待了兩年,參加過一些采訪和新聞編稿,自認對新聞寫作有一些經(jīng)驗,以為在官微學習工作手到擒來,但真做起來時,方知自身學習之貧瘠、專業(yè)之淺薄。首先是采訪選題,我們一行人左思右想,增增刪刪,從熱火朝天到面面相覷,急的抓耳撓腮也定不下一個采訪課題來。幸有老師指路,經(jīng)驗老到的他選定一個課題,替我們約好資源,定下采訪時間,此事便勉強過關。然后是定采訪人員,大家都想出去采訪,又都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害怕親自采訪,一行人畏畏葸葸,終究是我心一橫,吃下第一個螃蟹。尤記得,我們接下的第一個新聞是專訪一名畢業(yè)學長,他早早創(chuàng)業(yè),算是小有成就。采訪途中,學長侃侃而談,面不改色,我們謹慎異常,仿佛被采訪者才是主場,但通過增加拍攝次數(shù),在學長不厭其煩的配合下,此事也終究作罷。再后,我們分成了幾個小組,一組成稿,一組編輯視頻、圖片,一組同步在公眾號后臺編制稿件。我負責成稿,鍵盤一頓敲打,初稿很快出來,我滿懷信心拿給老師觀閱,他細讀一遍,眉頭漸鎖,顯然不如意。許久后,他說,編新聞不是寫散文,寫公眾號更不同于一般的新聞,語句要精煉成熟,內(nèi)容吸人眼球,文章要與時俱進。我沉思,黯然出門,伏案修改,到最終成稿時,早不記得修改了幾多遍。當然,困難不只我有,其他兩組面臨的艱辛更甚,圖片編輯、視頻處理,大家都不專業(yè),只能現(xiàn)學現(xiàn)賣。修修改改,縫縫補補,待成型時,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處理得來。后臺組更不必說,從字體、圖按到格式,都要一一斟酌,久久不能定下。再加上我們前面兩組出稿又晚,這直接導致他們的工作時間還要無限往后延伸?,F(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一齊奮戰(zhàn)的日子,真可謂關關難過關關過,步步難行步步行。

第一次真正完成出稿,究竟是花了兩天、三天還是一個星期,我的腦海已不記得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篇推文一定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遍修修改改、縫縫補補。曾老師一遍又一遍的打回來,從內(nèi)容到格式,從錯別字到圖案顏色,他都一一標出,令大家完善修改。改到最后,我們誰都無法自信的說,這一稿完全沒問題。但文章終究是如期發(fā)布了,文尾有著工作組一行人的名字,看著后臺逐漸增加的關注、閱覽量、評論、收藏,我們無不歡欣鼓舞,內(nèi)容流淌著莫大的成就感。

自此后,我們的工作逐漸變得有條不紊,策劃、采訪、配文、編輯、成稿,快則一兩天即出成品,慢則十天半個月甚至數(shù)月還在打磨成型,但不論怎樣,我們從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斷更過。在曾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充分克服繁忙的學習、推掉閑暇的消遣,白天晚上,總有人沉浸在新聞中心辦公室,用廢寢忘食來形容絲毫不過分。成效也很明顯,那段時間,公眾號從0到1,粉絲量呈幾何式上漲,大家歡欣鼓舞,享受著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

我在官微只待了不到一年,甚至在大三下學期,因為提前就業(yè)等原因,我已很少親自參加采訪、編輯等工作,但那段經(jīng)歷、挫折和成績卻帶給了我深刻的影響。如今,我并未在新聞媒體行業(yè)工作,但我依然深深地感激在那些歲月里學到的為人處世知識,學到的不屈不撓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甚至,當我分管公司意識形態(tài)和宣傳思想工作時,我依然還在腦海里苦苦挖掘當年在新聞中心的所經(jīng)所學所思所得。

我工作以后,常和當年一起奮戰(zhàn)的伙伴相互交流,直至他們也離開新聞中心,畢業(yè)各奔前程。再后,聽說曾老師也因工作調(diào)整去了其他部門就職,我在新聞中心便再無熟人。但我依然偶爾翻看下母校官微的更新消息,每次觀閱,總有一種情懷縈繞其中,久久不能往返。

歲月已往,心向陽春,謹以此紀念我在人文官微的那些年。

 

個人簡介:文淼,男,畢業(yè)于湖南人文科技學院2015屆漢語言文學2班,現(xiàn)任安徽海螺集團佛山海螺公司辦公室主任,先后供職于湖南海螺、海螺集團云南總部、海螺集團廣東總部等,愛好寫作、吉他等,作品散見于省市級各類雜志報刊和文學作品選。


訪問次數(shù): 發(fā)布時間: 2024-07-18 21:56:47 編輯: 校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