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者宜育五氣
袁杰偉
隨著第一輪新教師入崗培訓的結(jié)束,又一批新老師即將走上講臺,開啟光榮而艱辛的教師生涯。
在這批新教師當中,也有我自己的小孩。作為一名從教36年的老教師,我覺得有很多話要對新老師們說。千言萬語凝煉成為一句話:為師者宜育五氣。
古人云:氣者,人之根本也。但古人說的是中醫(yī)學上的氣,是“有形”的。我說的氣是“無形”的。
有形的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在整個生命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生命的生、長、壯、衰、已(生存、發(fā)育、健康、疾病、死亡),無不與氣的運動變化和盛衰存亡有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
有形的氣如此重要,無形的氣同樣重要。無形的氣是一種氣質(zhì),譬如人們說的最多的“藝術(shù)家氣質(zhì)”。而我認為,為師者宜育的是五種氣,這就是:正氣、大氣、文氣、虎氣和猴氣。
正氣
人的內(nèi)心有正氣,就會“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讓人感覺到凜然不可侵犯,不可褻瀆,從而羸得人們尊重。心有正氣的人,走路一定是昂首挺胸的。
前段時間,外交部的四個發(fā)言人頻頻亮相熒屏。網(wǎng)友驚呼:“他們四個人走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為什么四個人能走出千軍萬馬的氣勢?就在于他們胸中有維護祖國領(lǐng)土和主權(quán)完整、抵御外來侵略者的凜凜正氣!
一個正氣十足的人,走路的姿態(tài)都是很美的。即使望見的只是他的背影,也會讓人覺得愈來愈高大!正像魯迅的《一件小事》昊所描寫的車夫一樣。相反,沒有正氣或正氣不足的人,走路會顯會種種丑態(tài)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小人。
心中有正氣,可以讓人自覺地脫離低級趣味。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類”,這個“群”,主要是以“趣味”為紐帶的。低級“趣味”的人在一起,往往是“臭味相投”,是令人鄙夷的。而高級趣味的人在一起,才是“志同道合”,是令人景仰、尊敬的。
很難想像一個心中沒有正氣或者正氣嚴重不足、低級趣味的人能夠培養(yǎng)出好的學生,或者能夠受到學生的尊重。這種人為師,往往會自討沒趣、自取其辱,或者把學生帶壞,誤人子弟,造成嚴重的后果。
心中正氣很足,就等于對各種邪氣有了天然的免疫力。現(xiàn)在,每一個人都被要求安裝國家反詐軟件,這是從技術(shù)手段上幫助人們防止詐騙。而心中有正氣的人,是自然能夠抵御各種詐騙的。心中沒有貪念,詐騙的邪氣自然入侵不了,相反,其詐騙手段出手即現(xiàn)形,只會成為正氣者的笑柄。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說:“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边@里是說的是有形之氣,將其用之于無形之正氣,亦莫不然也。
大氣
為師者一定要有大氣,要有博大的胸懷。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有待雕琢的玉,而包裹在玉外面的石頭或殼硬,或殼尖,或殼易碎。老師不是用工具,而是用心去雕刻、去塑造,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碰撞、對擊甚至沖闖,教師可能頓失顏面、灰心喪氣或暴跳如雷,甚至破罐破摔。而記學生一怒之眼神、斗氣之話語、頂撞之動作,就等于用學生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對學生種種之不合己意的表現(xiàn)或錯誤,教師切不可斤斤計較,更不可耿耿于懷。為師者一定要大氣,有大氣才能大度,有大度才能居高臨下,以師之眼光看待學生成長過程的種種青澀言行;有大氣才能寬容,才能做到如孔子說的“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才能做到如韓愈說的“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輕以約”;有大氣才能站在嚴父慈母般的高度,妥善地化弊為利,化尖銳的對立、沖突為實施高效教育的良機,從而成功地駛過巨風大浪,抵達風平浪靜的美麗彼岸。
如果為師者大氣不足,對學生的不合己言行動輒大怒,以師者自居,要求學生以“天地國親師”之禮來對待自己,無能為力時便三天兩頭給家長打電話。這便會使自己和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在弄糟糕自己心情的同時,還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大氣”,是一種人格魅力。大氣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范和態(tài)度,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成熟寬厚、寧靜和諧的氣度。有大氣者才能成大器,有大氣者才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與大氣相對的是“小器”。小器的人是沒有出息的,也是當不好老師的。
文氣
為師者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都可能對學生的心靈產(chǎn)生久遠甚至終身的影響。因此,為師者的衣著不可太隨意,不著拖鞋、不穿短褲、不套睡衣進課堂固然是一條紅線。更不可過于暴露,也不可過于“藝術(shù)化”,男老師蓄長發(fā)、將頭發(fā)染色、留奇形怪狀的發(fā)形或須形,都是不可取的。整潔、大方、得體是基本原則,其實,這就是文氣,文氣首先顯現(xiàn)于教師外在形象的每一個細節(jié)當中。
“不要把自己等同于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這句話曾經(jīng)是對干部的要求,后來成了對覺悟不高、貪腐成風干部的嘲諷。而我覺得,把這話作為對教師著裝和言行的一個提醒,則是合適的。為師者的著裝和言行,與大街上花花綠綠的市民,是應(yīng)有一定的區(qū)別,這應(yīng)成為教師的自覺。社會可以極其豐富,而教師必須有所約束。畢竟教師是要為世之范的。
為師者的文氣,還體現(xiàn)在語言行日常行止中。為師者講話應(yīng)該文雅,不吐臟詞。應(yīng)該輕聲細語,而不可高聲喧嘩。行止應(yīng)該文明有禮,而不可粗暴相加,態(tài)度應(yīng)該謙和禮讓,而不可戾氣隨身。
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教師“行為世范”的特征。
為師者的文氣,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讀書。國人每年讀書的平均數(shù)在世界排名中是靠后的,在文化消費多元化的時代,讀書的風氣大不如前。但教師是不可助推這種風氣的,教師要成為讀書風氣的引領(lǐng)者。
書卷氣是一種美好的氣質(zhì),是一種高雅的氣質(zhì)和風度,是良好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書卷氣也是個人魅力的重要體現(xiàn)。教師的讀書決不能局限于教參和教材。有一次,我到一個獲得了多種榮譽的老教師家里,發(fā)現(xiàn)他家的書架上除了那用了幾十年的教參外,幾乎找不到一本課外書。我心中不禁頓生悲哀!這樣的老師能夠育出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嗎?如果有,那也是學生自身優(yōu)秀,絕不會是老師“育”的結(jié)果。
黃庭堅說過“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边@是多么真切而美好的感受??!如果教師能有此心,那就像人皆有羞愧之心一樣,是非常寶貴的。為師者不可不存此心!
只有讀書的人,才會更有文氣,才會更像一個教師!
虎氣
在眾多的影視劇里,老師總是一副慈眉善目、逆來順受、把一切問題都自己扛的樣子。老師從來也不體罰學生。甚至當學生違法犯罪時,社會和專家還一個勁地要老師進行“人性化”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1980年代的電影《少年犯》,影片里的主角全是貨真價實的少年犯,他們在勞教所里過著天堂般的“人性化”生活,是一般人不能企及的。結(jié)果呢?這些少年犯演員又一次犯罪。雄辨的事實證明:過度的“人性化”是教不好學生的,只是縱容犯罪而已。
必須承認的是,學校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少數(shù)學生由于遺傳、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影響,本身確實固有一些難以改變甚至無法改變的毛病。對于這樣的學生,在對其進行教育的同時,必要將其不良行為習慣對他人的影響控置在最低程度。這個時候,是需要老師的“虎”氣起作用的。
“虎”氣不是要老師體罰學生,但新的教育法也明確規(guī)定,教師對學生具有懲戒權(quán)!對少數(shù)學生必要的懲戒,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這一部分,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其實,老師的“虎”氣不在于真正懲戒學生,而在于含而不露,不怒自威。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輕輕的提醒,就能夠讓學生自覺地收斂起來?!安粦?zhàn)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戰(zhàn)斗”方法。這也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一個詞語“非暴力勾通”所提倡的。
“虎氣”還表現(xiàn)在老師對課堂氣氛的絕對控制能力,不讓歪風邪氣在課堂上露頭,課堂上有滿滿的正能量。哪怕個別學生萌發(fā)一絲邪氣,它都會因課堂的正能量氣氛而發(fā)揮不出來?!盎狻弊愕睦蠋熌軌蜻_到一種“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吱聲!”的至美境界。
“虎氣”的本質(zhì)還是對學生的愛,唯有對學生有真愛,學生才會對老師察顏觀色,才能領(lǐng)會到老師的眼球一轉(zhuǎn)、鼻子一歪、手指一劃意味著什么,師生之間心領(lǐng)神會,心氣相通,老師的“虎威”才能樹立得起來。
猴氣
一個好的老師是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但一個老師如果具有了超強的“正氣”“大氣”“文氣”“虎氣”,又怎能與涉世未深的孩子“打成一片”呢?不是“人以類聚”嗎?
這就需要為師者還得有一點“猴氣”。
什么是“猴氣”?
我先想起前些年流行的一個詞“俗商”。有人稱,1950年代,少數(shù)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農(nóng)村勞動的人,被“迫害”致死。其實,那些人就是“俗商”太低,不能與當?shù)乩习傩沾虺梢黄?,與老百姓格格不入。一旦為敵,就有死的危險。還有人稱,那些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情結(jié)的人,一旦落入平壤到了民間,也有可能會死得很慘。
一個在官位上的人要能上能下。同樣,一個在“氣”位上的人也要能上能下。能上能下,這大概就是“猴氣”的精髓所在。
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曾說過:“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泵飨砩系摹盎狻斌w現(xiàn)在何處?“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體現(xiàn)的就是典型的“虎氣”。有人曾經(jīng)問過毛主席為何用兵如此神奇,毛主席笑道:“沒那么多大道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边@就是毛主席身上的“猴氣”。
“猴氣”對于老師而言,就是要靈機應(yīng)變,放得下老師的架子。有個班主任曾說,有一次他去檢查教室衛(wèi)生,發(fā)現(xiàn)沒有搞干凈,就命令學生掃干凈。哪知那學生拒不執(zhí)行。班主任就問:“你到底掃不掃?”那學生還是很強硬地回答:“不掃!”全班同學都瞪大眼睛看老師如何收場。誰知班主任一笑:“你不掃我掃?!蹦闷饞甙丫偷貟吒蓛袅恕?/span>
為師者能夠跟學生一起拔河、一起打球、一起唱歌、一起搞衛(wèi)生,忙且快樂著,累且快樂著。能夠“猴氣”如此,怎能不受學生歡迎?
“猴氣”還表現(xiàn)在課堂上,比如語文老師能說能讀能唱能演,上語文課就像演一場情景劇,寫下水作文能當范文朗讀。能夠熟練自如、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老師“猴氣”如此,學生焉能不服不敬不愛?
在新學期即將開學之際,老夫?qū)懘硕涛模I給我即將正式走上講臺的孩子和眾多即將成為老師的孩子們,祝福站上講臺、站穩(wěn)講臺、綻放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