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比绻f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基石的奠基者?;A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基礎,教師是基礎的基礎。高等教育是中國教育的戰(zhàn)略制高點,教師是制高點的制高點??平膛d國,是中華民族一直追尋的強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園丁們兢兢業(yè)業(yè)、默默無聞、砥礪前行不斷為祖國培養(yǎng)堅實可靠的接班人。很榮幸我家三代都做著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偉大的職業(yè)。作為教師,愛是一切教學的堅實基礎,奉獻是我們的天職,鉆研是我們不斷發(fā)展的動力。
我的外祖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農(nóng)村教師,出生農(nóng)村的他對農(nóng)村學生有著深厚的情感,在他眼里,學生高于一切,學生是他的全部。在外祖父身上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敬業(yè),什么是大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教師的工資和地位非常低,那點微薄的收入很難維持一家十來口人的生活。當時家里的許多親戚朋友都勸外祖父轉(zhuǎn)行做點小生意,可外祖父堅定地說:“不管再苦再難,也不管收入如何,我這一輩子甘為人梯?!蓖庾娓冈诒娙搜壑惺且晃坏虏偶?zhèn)涞暮美蠋?,不僅書教得好,而且十分關(guān)愛學生。有一次周六,外祖父帶著幾個學生來家里吃飯,家中條件也不好,外祖母沒有外出工作,一年四季在家打理家務并照顧我母親兄妹四人,外祖父前一天就特意叮囑外祖母準備點好菜,外祖母幾經(jīng)周折不知從哪里弄了點豬肉,媽媽從小愛吃肉,可在艱苦的農(nóng)村一年到頭吃不了幾回肉。那天外祖母準備了一桌豐富的飯菜,我媽原本以為自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肉,可外祖父嚴厲地對我媽他們姐弟幾個說:“你們先別吃,等幾個學生吃完了我們再吃”。媽媽說她在邊上偷偷地看著那幾位學生吃得好香,好香......,而自己只能時不時吞下一口羨慕嫉妒恨的口水,后來等他們吃完,發(fā)現(xiàn)那碗肉已經(jīng)被吃得精光,難過了許久,許久......。那幾個學生走的時候外祖父還偷偷摸摸地塞了點錢給他們。媽媽說她小時候一直不理解外祖父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給他們吃了肉還要拿錢,如今她也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現(xiàn)在終于能理解外祖父為什么要這樣做了。外祖父的一生牢記自己的神圣使命,默默耕耘,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放棄了多次轉(zhuǎn)行的機會,把自己完全獻身于中國農(nóng)村的教育事業(yè)。外祖父退休后,經(jīng)常有學生前去探望,2016年80大壽時,二十多個年近半百的學生們都過來為他祝壽,一起暢談求學時的趣事,工作時的見聞。那天,我從外祖父的眼里看到了金燦燦的光,我知道那是欣慰,也是驕傲。
1983年7月,年僅17歲的媽媽來到犁頭小學任教,由于離家較遠,為了工作方便,媽媽一直住在學校。幾年后,她被調(diào)往新民小學任教。新民小學位處農(nóng)村,地方偏僻,條件非常差,未通水電,由于條件艱苦許多年輕教師望而止步。年輕的媽媽一腔熱血、血氣方剛,一心只想把自己的青春獻給偉大的教育事業(yè),從來不覺得有多苦有多難。她說從走上三尺講臺那天起,就決定好好教書育人、愛崗敬業(yè)。多年來,飽經(jīng)風霜雨雪,卻從未動搖對教育事業(yè)的追求、對學生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基礎設施簡陋,一間破房子,幾張破舊的桌子、凳子,加上一塊破舊不堪的黑板就可以上課。媽媽說她剛工作時,學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一個老師包一個班要承擔好幾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任務非常繁重,還要處理其他雜事。1990年我出生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媽媽繼續(xù)留在農(nóng)村任教,我便跟著媽媽開始了住校生活。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曾經(jīng)住過的簡陋校舍,還記得媽媽點著蠟燭備課的樣子,還記得自己在墻壁上畫的一排排“一”字。后來,媽媽實在沒有精力照顧我了,我便交由外祖母照顧。記得外祖母說,每當媽媽周一離開家去上班時,我都會淚眼婆娑地抱著我媽不讓她離開。我媽說她必須要好好工作,好好教書,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寶貝女兒。
也許是在外祖父和媽媽的熏陶下,我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高校教師,我于2014年中國礦業(yè)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順利進入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能源與機電學院工作,如今已工作了5個年頭。以前我總覺得大學教師輕松、自在,一天上不了幾節(jié)課,而且不要進行早自習和晚自習,更不要擔心學生升學率的問題。自從我上班后我發(fā)現(xiàn)大學教師并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樣悠閑自在,有時需要備課至凌晨一二點,周六周日也有時會有工作安排,還要為科研、職稱等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知道自己每天是快樂幸福的,我喜歡和學生打交道。有時會跟媽說:“媽,我覺得當個老師真好,天天和學生打交道很舒心,和學生在一起永遠覺得自己年輕”。是??!跟學生打交道永遠覺得自己年輕,如果有來生,我還愿做那只“春蠶”,做那只“蠟燭”。短短幾年時間,我的學生們也已經(jīng)在祖國各地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有的成為了公務員,有的成為了我的同行——靈魂工程師,有的成為了企業(yè)的中層管理人員……。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我們?nèi)藢⒗^續(xù)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工作,教書育人、言傳身教,開拓進取,砥礪前行不忘初心,永不止息地詮釋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業(yè)真諦,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力量,為中國夢助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彩。
李倩云
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研室
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