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應我校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的邀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寧約瑟為我校人文科技大講壇做題為《水稻與稻瘟菌互作的分子機制》的學術報告。講座以線上形式舉行,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康林峰教授主持,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部分教師、20級、21級農學和植保全體學生參加。
寧約瑟教授首先介紹了稻瘟病對我國水稻生產的危害(尤其湖南地區(qū))情況以及稻瘟病在水稻上的發(fā)病特征,闡述了稻瘟病防治的復雜性,深入解析水稻與病原菌的分子互作機制對建立稻瘟病新的防控策略和技術具有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重點介紹了其團隊近年專注對水稻抗稻瘟病研究的科研成果,具體闡述了利用抗稻瘟病Piz-t基因創(chuàng)制高產優(yōu)質抗病新品系的思路和方法,同時詳細介紹了抗稻瘟病Piz-t基因的上下游調控基因的挖掘的方法以及對基因功能研究思路,從而解析了Piz-t-AvrPiz-t介導的水稻-稻瘟菌互作機制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寧約瑟教授本次報告內容豐富,講解詳細,通過本次講座,對我校的教師在科研方法和思路給予一定的啟發(fā),也豐富了教師對水稻抗稻瘟病抗性研究的最新成果認識和理解;同時激發(fā)了與會同學對生命科學的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一審:張志雄;二審:劉澤發(fā);三審:胡少平;圖文:劉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