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
|
|
課程編號:
| 408016
|
|
|
適用專業(yè):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
課程類別:
| 專業(yè)必修課
|
|
|
課程學分:
| 3
|
|
|
總學時:
| 54
|
|
|
其中:理論學時
| 42
|
|
|
實驗學時
| 12
|
|
|
先修課程:
| 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
|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高校信息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本課程是一門面向應用的、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踐性與綜合性的課程。主要講述微型計算機的組成、內部結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常用接口電路的使用,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微型計算機與外設的數據傳輸方式、存儲器接口技術、中斷技術、輸入輸出接口技術及應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結構,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連接技術。為從事計算機相關系統的開發(fā)、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教學基本內容與要求
第一章 概述
(一)基本教學內容
1.1微機接口與接口技術
1.2接口功能
1.3接口的組成
1.4接口電路的結構形式
1.5 CPU與接口交換數據的方式
1.6分析與設計接口電路的基本方法
1.7接口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掌握微機系統的概念;了解接口的功能與組成;掌握計算機中數的表示和
編碼
教學重點: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分析與設計接口電路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分析與設計接口電路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I/O端口地址譯碼技術
(一)基本教學內容
2.1 I/O端口及其編址方式
2.2 I/O端口地址分配
2.3 I/O端口地址譯碼
2.4 GAL器件及其在I/O地址譯碼中的應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I/O端口及其編址方式;了解I/O端口地址分類;掌握I/0端口譯碼
電路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教學重點:I/0地址譯碼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教學難點:采用GAL的I/O端口地址譯碼電路的設計
第三章定時計數技術
(一)基本教學內容
3.1基本概念
3.2可編程定時/計數器8253-5/8254-2
3.3 8253-5/8254-2的應用舉例
3.4實時鐘電路MC146818及其應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8253/8254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與主要功能;掌握8253控制字的含
義及設定方法;掌握8253的六種基本的工作方式;掌握8253初始化編
程;了解8253的應用及編程。
教學重點:8253的控制字設定;8253的初始化編程。
教學難點:8253的初始化編程;8253的應用設計。
第四章DMA技術
(一)基本教學內容
4.1 DMA傳送的特點
4.2 DMA傳送的過程
4.3 DMA傳送的方式
4.4 DMA控制器
4.5 DMA系統
4.6 DMA傳送的應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輸入輸出的基本概念;了解CPU與I/O設備之間的接口信息;了解
DMA傳送的特點,過程和方式;理解并掌握DMA系統和DMA傳送的
應用;
教學重點:總線控制權的轉移;DMA有效地址的生成
教學難點:DMA控制器的操作方式;DM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
第五章中斷技術
(一)基本教學內容
5.1中斷的基本概念
5.2 IBM-PC微機中斷系統
5.3可編程中斷控制器8259A
5.48259A在微機系統中的應用
(二)教學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中斷的基本概念及特點;了解最簡單的中斷情況;了解中斷優(yōu)先權的
基本概念及實現方法;理解并掌握8086的中斷方式;了解中斷控制器Intel
8259A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學重點:中斷的基本概念及特點;中斷優(yōu)先權的基本概念及實現方法;可編程中斷
控制器8259A的應用;
教學難點:中斷向量及中斷向量表;中斷控制器Intel 8259A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六章存儲器接口
(一)基本教學內容
6.1半導體存儲器
6.2存儲器接口技術
6.3主存儲器接口
6.4高速緩沖存儲器接口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掌握幾種存儲器元件的存儲原理和特性;掌握存儲器地址譯碼方法;掌握存
儲器與CPU之間的連接;了解高速緩存的地址映象技術
教學重點:存儲器地址譯碼技術;高速緩存的地址映象技術
教學難點:高速緩存的地址映象技術;置換控制策略
第七章并行接口
(一)基本教學內容
7.1 并行接口的特點
7.2 并行接口電路結構形式
7.3 可編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
7.4 8255A的0方式及其應用
7.5 8255A的1方式及其應用
7.6 8255A的2方式及其應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8255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與主要功能;掌握8255控制字的含義及設定方法;掌握8253初始化編程;了解8253的應用及編程
教學重點:8255接口的工作方式;8255的控制字設定;8253的初始化編程。
教學難點:8255的初始化編程;8255的應用程序設計。
第八章串行通信接口
(一)基本教學內容
8.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8.2串行通信中的傳輸速率控制
8.3串行通信中數據格式
8.4串行通信中的接口標準
8.5串行通信接口電路
8.6基于8251A用戶擴展串行通信接口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特點;了解RS-232通信標準及特點;了解8251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與主要功能;掌握8251控制字的含義及設定方法;掌握8251初始化編程;了解8251的應用及編程。
教學重點: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特點;8251的控制字設定;8251的初始化編程。
教學難點:8251的初始化編程;8251的應用程序設計。
第九章A/D與D/A轉換器接口
(一)基本教學內容
9.1 模擬量接口
9.2 A/D轉換器
9.3 A/D轉換器與CPU接口的原理和方法
9.4 A/D轉換器接口設計
9.5 D/A轉換器
9.6 D/A轉換器與CPU接口的原理與
9.7 D/A轉換器接口電路設計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模擬量輸入及輸出通道;理解數/模與模/數轉換的基本概念;掌握A/D與D/A轉換器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了解A/D與D/A轉換器應用及編程。
教學重點:A/D與D/A轉換器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A/D與D/A轉換器應用及編程。
教學難點:A/D與D/A轉換器應用及編程。
三、課程各章節(jié)學時分配
章節(jié)
| 內容
| 學時
| 實驗學時
|
第1章
| 概述
| 2
|
|
第2章
| I/O端口地址譯碼技術
| 4
|
|
第3章
| 定時計數技術
| 6
| 2
|
第4章
| DMA技術
| 2
|
|
第5章
| 中斷技術
| 4
| 2
|
第6章
| 存儲器接口
| 2
|
|
第7章
| 并行接口
| 6
| 2
|
第8章
| 串行通信接口
| 6
| 2
|
第9章
| A/D與D/A轉換器接口
| 8
| 4
|
| 全書綜合講解
| 2
|
|
合計
| 42
| 12
|
四、本課程課外學習與修學指導
由于該課程涉及計算機系統中各種軟硬件資源的管理,內容復雜,難度較大,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要學好本課程,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多參閱相關書籍,多做練習,多上機實驗,掌握接口芯片的基本原理、及其實際應用。
五、本課程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標準
考核方式:閉卷考試
成績評定方法:本課程的考核是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終考試成績相結合。具體比例為:上課出勤、作業(yè)占20%,實驗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
其中期未考試總分100分,基礎題占50%,中等難度題占40%,較難題占10%。考試題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分析題、綜合應用題等。
六、教材及參考書
教材:劉樂善.《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及應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主要參考書:
[1]周明德.《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二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2]肖洪兵.《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大綱撰寫人:劉慶
大綱審閱人:劉偉群
教學副主任:易葉青
編寫日期: 2012.6